作品概要:
在這個作品計畫裡面,我主要所關心的是界線和內外的關係。以台灣違建和騎樓的現象作為發想,探討空間界線進而引申到所有事物被定義的界線。此作品為大型空間裝置創作的開端,研究了許多基本機械原理與空間元素結合的變化。
關鍵字:維度、空間、轉換、界線、騎樓、違建、門、機械
廢棄房屋,門、窗、牆等建築元素
House in disuse, door, window, wall, stairs, etc.
20 x 20 x 6 M
2009
在這個作品計畫裡面,我主要所關心的是界線和內外的關係。
台灣的一些建築現象非常有趣,例如「騎樓」的存在與使用權,以及「違建」-民眾自行搭建的一些不合法建築,這兩者我稱之為「偷出來的空間」,它們好像是遊走在「規定」這條界線的兩邊,界線又讓我聯想到馬路上的標線,還有球類運動的界線和人的關係。但有別於以往談論界線的方法,我想做的並非由不相同的兩邊自然去推擠出一條界線,或者抹除那條界線假裝不存在;相反的,我想去凸顯那條界線,由界線本身談起,先有界線再去區分兩邊、先定義界線再去定義內外。如果想像界線本身可以放大、可以移動,讓界線有更多維度,並且更明顯;當界線變得大到可以容納人的時候,人成為界線的一部份,隨著界線一同移轉,與界線一起成為新的維度並在其他維度間轉換。
作品是以租賃一600坪的廢棄養雞場,以二年半的時間,改造其中一主要的建築體,加入以人直接操控的機械裝置,改變既有對門、窗、牆、樓梯等建築元素的操作認知與預期心理來凸顯界線的存在,重新定義界線所連結的空間想像。作品概念緣起於一條充當臨時界線的白繩,然後把一條單純的界線變成二維的面、三維的體、甚至更複雜的動態維度,讓原本大門所界定而只要一步就跨越的內外關係,變得迂迴又具有動態交疊的層次變化。
(作品影片獲邀至匈牙利 路德維格當代美術館2010「台灣響起-難以名狀之島」 、西班牙巴塞隆納 LA ERMITA DEL POBLE SEC當代藝術實驗空間 展出)